为“铁”的担当点赞
- 编辑:5moban.com - 18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下降15%。
国旗传递环节,一传一递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整齐划一,就需要团队每一个人,在每一个位置上做到极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传递过程精彩、准确、富有激情。雄安新区的建设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我将把这种精神带回雄安新区,让它成为更好建设雄安新区的一种动力。
新华网:您受邀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国旗传递环节,分享一下您的现场感受?杨忠:以饱含热情、激情的状态在传递国旗开幕式前一周我开始集中参加国旗传递彩排,这7天的时间我见证了3000多名演职人员以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的辛苦付出。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且有机会参与到国旗传递这一庄严、神圣的环节,是我作为一名雄安建设者的荣耀。新华网:在参与传递国旗过程中,哪些瞬间最让您难忘?杨忠:国旗传递到手中时感到无比自豪当我听到《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旋律响起时就感到很激动,当国旗传递到我手中时,我更是感到无比自豪,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新华网河北频道推出我和冬奥的故事系列访谈,分享冬奥盛会背后一个个生动故事。新华网:回顾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段时间,作为一名雄安建设者,您最想跟雄安的干部党员群众说些什么?杨忠:让奥运精神成为更好建设雄安新区的动力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让我印象深刻,奥运精神更是深深触动了我。
大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彩排,就是为了能够给全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相信雄安新区的建设一定能做到质量更高、速度更快、发展能力更强,广大建设者也将更团结,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河青新闻网讯 在冬奥会期间,张家口一在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运动的同时,也在尽情展示自己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
日前,记者走进在原宣化第三瓷厂基础上改建成的宣化区国玉陶瓷文化博览园,感受古城宣化悠久的瓷文化。张家口市宣化国玉陶瓷有限公司是由原张家口市宣化第三瓷厂改制而成的一家专业生产日用陶瓷的民营企业,创建于1981年,主要生产各种配套的中西餐具,咖啡具以及高档饭店宾馆用瓷等百余种陶瓷产品。据悉,宣化陶瓷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辽金时代发展尤甚。宣化国玉陶瓷文化园经理刘新华介绍。
博览园保留了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原窑炉车间的烧制轨道,游客可以看到瓷器入窑前的情形,了解制瓷的古老工艺;通过观光生产线,带领游客进入神奇的陶瓷之旅。建国后,陶瓷制品也为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里,既能了解瓷器制作过程,看到工匠们现场展示精湛的制陶技艺、陶瓷彩绘,也可以体验拉坯、彩绘等12种项目,从中感受陶瓷的别样魅力。国玉陶瓷文化园展览区聚集了各大官窑瓷和古今瓷之珍品,既有现代格调,又有古代艺术,游客在此可饱眼福、知往昔。不仅如此,为了迎接冬奥会,宣化国玉陶瓷文化园还生产出一款冰雪奇垣的瓷器。2015年成立了国玉陶瓷文化园,填补了河北省陶瓷文化旅游观光的空白,打造了北方陶瓷旅游、体验、收藏、私人订制、综合交易的开放式集散平台。
此外,这里还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冰墩墩、雪容融福袋挂饰的生产商4年多来,我们完成了新区1+4+26高标准高质量规划体系编制,顺利开展了大规模的征迁安置工作,启动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2022年,新区按照显雏形、出形象的要求,将安排重点项目超232个,总投资超7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000亿元。同时,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巩固截污的成果,做好白洋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和2019年1月16日两次亲临新区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型产业,淘汰小散污乱企业,对原有基础比较好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谈到优化营商环境时,您反复强调店小二精神和保姆式服务,把姿态放得特别低。同时,围绕承接六大疏解功能做好每一项工作,奋力推动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一次主要解决行政审批效能的问题,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作为突破口,全面实行三集中、三到位,努力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审批模式,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进百淀联通工程,通过河道的疏浚和水系的调整,增加水动力,让整个水都活起来。记者: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自然少不了政策支持。我们精心组织实施好征迁安置工作,积极有序推进群众回迁,确保回迁群众住得满意、住得和谐、住得幸福。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周边各个兄弟市的大家共同努力下,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治理修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水质由2017年劣Ⅴ类提升至全域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2021年,我们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和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五新目标,即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加快推动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77个,累计完成投资3500多亿元,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体系、生态廊道建设、雄安水系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雄安新区已经具备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
第三次主要是提升干部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坚决破除庸、懒、散等、靠、要思想,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稳定、能担当重任的骨干基础干部队伍。2021年以来,新区召开了三次作风建设会议。
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扎实履行属地责任、直接责任,敢字当头、干字托底,推动新区各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不少当地百姓说,儿时记忆中的白洋淀渐渐回来了。
记者:说雄安不能不说白洋淀。4年多来,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持续改善。
张国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打造顺畅的体制、灵活的机制和强有力的融资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体系,努力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第二次主要解决工作方法论问题,建立健全组织谋划、协调推进、督查落实三大体系,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彻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推、拖、绕问题。通过一年的努力,雄安服务品牌越来越响亮,新区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雄安新区设立4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省委书记王东峰多次到新区现场办公,一线指导和推动工作,举全省之力推进新区建设发展。
新区上下将始终发扬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工作的作风,以城市建设四大体系为基础展现城市雏形,以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建筑为抓手展现城市形象,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雄安新区各项工作,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努力做好就业、产业、创业、物业致富大文章,重点解决好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把就业放在第一位,让老百姓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进一步把高效农业发展好,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叮嘱: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记者:雄安新区有125万当地百姓。雄安新区的建设刚刚起步,我们将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做好工作,使老百姓的生活的水平跟雄安的发展同步推进。
鼓励创业,积极引导支持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下一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将放在哪儿?张国华: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我们积极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一种服务的心态、店小二的思维、保姆式的服务,为每一家到雄安的市场主体和单位做好服务,为企业快速落地创造条件,让所有企业和办事人员感到便利、感到舒心,以最优的服务提升吸引力,集聚高端高新企业和人才。2022年,我们将围绕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做好六方面工作:科学地落实好各项规划的实施,提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全力推进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特别是以白洋淀为主体的生态建设,提高老百姓的就业、创业、产业、物业收入水平,以党的高质量建设来推动雄安新区的高质量的发展。
记者:每次来到雄安新区都被塔吊林立、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的建设场面所震撼。围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区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张国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上。
(河北日报记者王宁、郭东、张伟亚)。加快推动未来之城显雏形出形象 访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记者:当前,雄安新区已经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新区是如何围绕这一阶段任务推动工作开展的?张国华: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充分发挥新建片区物业作用,积极吸纳群众就业和推动房屋租赁市场繁荣发展。下一步,新区将坚持以白洋淀保护带动生态建设为发展底色,加大对白洋淀的治理和保护,在补水、防洪、治污方面有更加有效的举措,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体系。